银行股走强背后:红利因素与估值重塑引关注

近期银行股走势强劲,尤其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股,股价纷纷创出历史新高。机构认为,银行股走强主要与红利因素和估值重塑有关。

四大行创历史新高


12 月 25 日,银行板块延续强势,四大行收盘价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工商银行盘中最高涨幅达 3.83%,股价突破 7 元 / 股,市值一度超越中国移动。截至收盘,工商银行涨幅为 2.36%,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涨幅均超 1%。


当日港股休市,多只布局港股银行股、红利资产的 ETF 显著上涨。其中,同时布局 A + H 银行股的招商中证银行 AH 价格优选 ETF 盘中涨停,收盘涨幅达 6.94%,价格创历史新高。此外,国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 ETF、国泰中证香港内地国有企业 ETF 等涨幅超 2%。


今年以来,银行板块以跑赢大盘的态势稳步上涨,行业指数累计涨幅达 34.62%,在全部申万行业中位居首位,跑赢沪深 300 指数约 18 个百分点,这也是近 10 年来银行行业指数唯一一次在上涨情况下跑赢沪深 300 指数。

外资大手笔加仓银行股


对于银行股近期连续上涨的原因,多家机构表示,主要与红利因素和估值重塑有关。广发证券指出,近期股息仍是个股上涨的重要驱动因素,年底至明年 1 月是高股息配置窗口期,预计银行股将跑平市场。


长江证券表示,2023 年以来国有银行股持续上涨,银行股与房地产指数及宏观经济预期走势背离,主要反映过去不合理低估值被重估。2025 年依然看好银行股低估值、高股息、低持仓带来的价值重估。


另外,多家万亿美元级别外资基金大手笔增持中国银行股,这也是银行股近期跑赢市场的原因之一。晨星数据显示,摩根资产旗下投资中国的基金在 11 月大幅买入招商银行 A 股,加仓幅度达 222.71%,截至 11 月末持有约 9215.19 万美元招商银行股份,按最新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 6.73 亿元。


另一只富达国际旗下的基金同时重仓多只中国银行股。据晨星数据,11 月末该基金同时持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的港股,持股市值均超 9000 万美元,招商银行港股在 11 月也获得该基金加仓,加仓幅度为 1.11%。

行业仍处于集体破净状态


银行股向来以低估值、高股息、防御性强著称。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最新,银行股仍处于集体破净状态。市净率最高的招商银行,此前一度超过 1 倍,最新为 0.99 倍。行业内个股平均市净率为 0.62 倍,民生银行、贵阳银行市净率不足 0.4 倍。


今年以来,央国企市值管理被多次提及,行业估值回归可期。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积极解决控股上市公司长期破净问题。数据显示,银行板块破净状态已持续 6 年,在政策引导下估值有望回归。


在市值管理 “工具箱” 中,银行股最常用的是现金分红,这是红利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银行股近 12 个月股息率平均值达 4.9%,13 股股息率在 5% 以上,其中民生银行、上海银行、平安银行、厦门银行股息率均超 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共有 22 只银行股宣告或已进行中期分红,重庆银行还将进行三季报分红,而去年银行股均仅进行年末分红,行业分红积极性明显提升。按已宣告分红金额来看,国有六大行拟分红金额均超百亿元,如工商银行将进行上市以来首次中期分红,分红金额达 511.09 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杭州报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很抱歉,您暂时无法发布评论。需要 登录 后才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