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新态势:挑战与机遇并存

bed1d1675e0435548162995c5630cd73.jpeg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能源转型》白皮书,详细描绘了中国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蓝图。自 2013 年起,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年均占比全球超四成,到 2023 年,新增装机占比跃升至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以上。中国光伏作为全球新能源的重要力量,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十年间,全球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累计下降超 80%,这背后离不开中国的贡献。


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光伏行业面临 “阶段性供需错配” 和 “贸易壁垒” 两大挑战。不过,随着政策引导和市场规范,这些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光伏行业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减产 + 涨价” 组合拳,破解阶段性供需难题


近期,光伏行业多个环节传出 “稳价格” 信号。8 月 29 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召开 “光伏电站建设招投标价格机制座谈会”,华电集团、大唐集团等发电企业,以及隆基绿能、天合光能等企业参与会议。会议认为,当前行业亏损局面不利于光伏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合理低价也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和交付。


在光伏电站建设招投标机制方面,会议建议采用两步制开标、合理均价作为靶心价,并将产品与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可靠性、知识产权等纳入评分体系。同时,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牵头编制发布的 “价格指数”“成本指数” 有望问世,为光伏产品价格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此前两天,硅片巨头隆基绿能和 TCL 中环宣布硅片涨价。两家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价格调整旨在推动光伏行业摆脱低价竞争困境,营造健康的竞争环境。从供给和需求角度看,价格上调有望传导至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9 月 3 日,有消息称国内光伏玻璃龙头企业计划减产,幅度达 30%,这意味着光伏玻璃行业将进入新一轮产能调整周期。国金证券研报指出,光伏产业链价格及盈利已处于底部,供给端落后产能出清进程从 2023 年第四季度开始,现已进入供给侧洗牌中后期,后续终端需求释放将带动产业链盈利修复。

中企获美清洁能源税收抵免,首开行业先河


中国光伏行业作为出口 “新三样” 代表,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全球光伏行业规模最大的十强企业均为中国企业。这一现状引发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受到美国等国家的关注。


9 月 3 日,光伏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向投资者表示,其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工厂根据美国《降低通胀法案》(IRA)获得了税收抵免。这是中国光伏企业首次在美国获得清洁能源项目的政策激励,标志着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的布局逐步深入,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认可。


此消息可视为中美两国在光伏及科技领域合作与竞争态势的新信号。尽管双方存在科技竞争和贸易摩擦,但这一罕见消息表明双方正在探索更加平衡、稳定的发展路径,减少摩擦,共同推动全球光伏及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地缘政治风险降低将为光伏行业带来更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多国际合作机遇,对在美国建厂的光伏企业利好。在国内企业纷纷 “出海” 破局的背景下,是否在美国建厂将成为重要决策。


随着光伏行业内外压力缓解,以及国内外政策的积极推动,光伏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未来,光伏行业将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很抱歉,您暂时无法发布评论。需要 登录 后才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