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能都去哪了?
5 月 15 日,国内股市怎么了,量能都去哪里了?
家人们,今天大 A 的走势可太让人捉摸不透了,咱们赶紧来盘一盘。
一、今日股市全景:指数普跌,个股一片绿
5 月 15 日,A 股市场三大指数全线重挫,沪指失守 3400 点整数关口,收跌 0.68%,报 3380.82 点。K 线形态呈现出明显的 “倒锤子线”,这表明上方抛压那叫一个沉重。深证成指跌幅达 1.62%,报收 10186.45 点,直接跌破了 10200 点心理关口。创业板指表现得最为弱势,暴跌 1.91%,降至 2043.25 点,创下近两周的新低,成交额骤降至 3158 亿元,相较前日缩量 15.2%,市场信心简直低到了尘埃里。
从个股涨跌情况来看,超 3800 只个股下跌,占比高达 75%,涨停个股仅 76 家,跌停数量攀升至 11 家,炸板率飙升至 43%,资金追涨的意愿已经降到了冰点。再瞧瞧行业涨跌分布,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有美容护理(+5.23%)、农林牧渔(+0.37%)上涨,其余 29 个行业全部飘绿,科技成长板块更是重灾区,计算机、电子、通信板块跌幅均超 2%。
二、量能去哪儿了:缩量明显,资金分歧加剧
今天两市合计成交 1.19 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大幅缩减 1643 亿元,创下近一个月单日最大缩量幅度。这量能一下子少了这么多,资金都跑哪儿去了呢?
先看看主力资金,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出 629 亿元,创近两个月新高,科技、军工等板块被疯狂抛售。再看杠杆资金,两融余额单日减少 158 亿元至 1.76 万亿元,为 2025 年以来最大单日降幅,这说明投资者加杠杆炒股的热情也在迅速降温。
虽然今天北向资金净流入 118.7 亿元,重点加仓金融、消费电子板块,但内资主力却净流出 416 亿元,二者形成了明显的博弈。从板块资金流向来看,资金呈现出 “弃高就低” 的特征,从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军工等板块,纷纷调仓至低估值权重股,比如大金融板块的保险、券商、银行等权重股今天就表现强势,主要受益于公募基金新规要求提高金融股配置比例,以及险资入市扩容预期。
三、股市下跌原因大剖析
政策利好兑现后的调整
央行降准释放的 1 万亿元流动性今日正式落地,叠加中美关税减免生效,市场早盘高开。可沪指逼近 3437 点前高压力位时,60 分钟、30 分钟周期顶背离信号不断累积,资金出现严重分歧。毕竟政策利好这顿 “大餐” 大家已经提前消化了不少,现在利好正式落地,部分资金选择获利了结,也是人之常情。
外部扰动因素影响
一方面,中东局势持续紧张,推升原油价格至 85 美元 / 桶,中游制造业成本承压,投资者对相关企业的盈利预期下降,进而抛售股票。另一方面,美联储 5 月 16 日议息会议临近,市场对 “暂缓降息” 预期升温,北向资金早盘净流出 12.6 亿元,外资的谨慎态度也给 A 股市场带来了一定压力。
科技成长板块的估值调整
科技成长板块此前涨幅较大,部分个股估值偏高。随着市场风格的切换,资金开始重新审视这些板块的投资价值。像今天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关税受益板块出现回调,AI 算力、半导体设备等板块虽因国产替代逻辑维持热度,但整体科技成长板块内部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资金从高估值的科技股中流出,寻找更具性价比的投资标的。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关注量能与政策
从短期来看,市场大概率会延续震荡走势。沪指虽然失守 3400 点,但下方 3350 点附近存在较强支撑,这是 5 日均线所在位置,同时也是前期多次验证的支撑位。如果后续量能能够重新放大至 1.3 万亿元以上,且市场热点能够持续轮动,那么沪指仍有向上冲击前高的可能。
在板块配置上,大金融板块在政策的持续支持下,仍有一定的估值修复空间,可以继续关注。消费防御板块,如食品饮料、零售等,在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的背景下,有望获得资金的青睐。此外,中美关税减免带来的 “抢运潮”,使得航运物流板块具备短期投资机会。而对于科技成长板块,需要等待估值调整到位,以及行业基本面进一步改善后,再寻找介入时机。
总之,5 月 15 日的股市下跌与量能萎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投资者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要保持谨慎,密切关注量能变化、政策走向以及板块轮动情况,合理调整投资组合,才能在复杂的市场中把握机会,降低风险。咱们一起持续关注市场动态,随时做好应对策略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