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浪潮下的全球经济周报:4.13 - 4.16
本周聚焦:科技大事件
在过去的一周(4 月 13 日 - 4 月 16 日),科技领域可谓精彩纷呈,众多大事件不仅吸引了全球目光,更在经济领域掀起了波澜。这些事件涵盖了芯片、人工智能、电商、机器人等多个热门赛道,每一项突破与变革都可能成为影响未来经济走向的关键因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人工智能与 AI 应用
OpenAI 社交网络布局
据美国科技媒体《边缘》和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 CNBC 于 15 日的综合报道,多位知情人士透露,OpenAI 正在考虑打造一个社交网络,旨在与马斯克的 X 平台和 Meta 公司的 Instagram 一较高下。目前该项目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公司内部已经开发出一个以 ChatGPT 图像生成功能为核心、带有社交信息流的原型产品 。OpenAI 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一直在私下向外部人士征求对该项目的反馈意见。尚不清楚 OpenAI 计划将该社交网络作为一个独立应用发布,还是将其集成进 ChatGPT 中。
今年 3 月,OpenAI 推出了最新的图像生成工具,该功能可将图像作为艺术创作的起点,如为宠物定制绘画或编辑专业头像等。用户上传照片的动漫风格渲染图像在 X 和其他社交媒体应用上广泛传播,奥尔特曼也将自己在 X 上的个人头像换成了由新功能生成的图片。但由于用户数量激增,奥尔特曼上月末在 X 上发帖称,公司的 GPU 快不堪重负,将在努力提高该功能效率的同时,暂时限制其使用。
若 OpenAI 将社交网络与 ChatGPT 打通或整合,很可能会加剧奥尔特曼与马斯克之间本就激烈的竞争关系。今年 2 月,马斯克提出以 974 亿美元收购 OpenAI 被拒,奥尔特曼还称马斯克可以花 97.4 亿美元收购推特。而进入社交媒体领域,也将使 OpenAI 与 Meta 有更多碰撞,毕竟 Meta 正计划在其即将推出的人工智能助手应用中添加社交信息流功能。其实,马斯克与奥尔特曼的矛盾由来已久,2015 年 OpenAI 作为非营利性研究实验室成立时,马斯克是联合创始人之一,后因领导权等问题于 2018 年离开董事会,此后马斯克多次公开指责 OpenAI。今年 3 月,美国一联邦法院驳回了马斯克阻止 OpenAI 从非营利组织转型为营利性公司的初步禁令请求 。而就在 3 月 31 日,OpenAI 宣布完成了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私募融资轮,400 亿美元的融资使其估值达到 3000 亿美元(含新注入资金)。
开发社交应用对 OpenAI 意义重大,能为其提供独有的实时用户数据,这对训练 AI 模型至关重要,目前 X 和 Meta 已拥有这类数据,马斯克旗下的 Grok 会从 X 的信息流中抓取内容,Meta 则利用庞大用户数据训练 Llama 模型。虽然目前尚不清楚这一社交媒体项目是否会面世,但它在 OpenAI 内部的存在表明了该公司在扩张上的野心。 一旦 OpenAI 成功推出社交网络,凭借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 ChatGPT 积累的庞大用户基础,很可能会打破现有的社交网络格局,引发行业内的新一轮竞争。其他社交平台可能会加速 AI 功能的开发与整合,以应对 OpenAI 带来的挑战,这将进一步推动社交网络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用户带来全新的社交体验。
DeepSeek 引发 AI 原生应用爆发
4 月 16 日消息,QuestMobile 数据表明,截至 2025 年 2 月,AI 原生 App 的活跃用户数量达到了 2.4 亿。这主要得益于年初 AI 领域迎来标志性事件,DeepSeek-R1 模型迅速引爆全球。短短一个月内,国内原生 App 行业规模几近翻倍,打破了去年长期稳定的市场格局。
2025 年 3 月的相关数据显示,DeepSeek 以 1.94 亿月活跃用户数位居榜首;豆包拥有 1.16 亿月活跃用户,紧随其后;腾讯元宝则以 4164 万月活跃用户位居第三。此外,纳米 AI 搜索和即梦 AI 也在今年首次进入 Top5 应用程序榜单之列,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 DeepSeek 所带来的流量红利效应。具体数据显示,纳米 AI 搜索接入 DeepSeek 后次日活跃用户规模增加 22.0%,腾讯元宝的日活跃用户规模较前日增加 15.3%。
DeepSeek-R1 模型的发布,为 AI 原生应用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众多应用基于该模型进行开发和优化,吸引了大量用户。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AI 原生 App 的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未来可能会渗透到更多的行业和领域,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这也将促使更多的企业和开发者加大在 AI 领域的投入,推动 AI 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华为盘古 Ultra 模型性能突破
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推出的盘古 Ultra 模型在密集模型训练中成果显著。该模型参数量为 135B,训练过程完全不依赖英伟达产品,展现了华为在技术自主性上的重大进展。
在数学竞赛和编程等推理任务中,盘古 Ultra 模型表现出色,与 DeepSeek-R1 模型不相上下。这得益于其创新的模型架构和系统优化策略,在训练过程中实现了超过 52% 的算力利用率,并且没有出现损失尖峰现象。通过改进的模型架构,如采用深度缩放的 Sandwich-Norm 层归一化和 TinyInit 参数初始化策略,有效解决了训练超深网络面临的不稳定性和收敛困难等问题。
在预训练阶段的评测中,盘古 Ultra 在英文学术任务和所有中文任务上的表现均优于其他竞争对手,如 Llama405B 和 DeepSeek-V3。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型在多个具有挑战性的数据集上,如 MMLU、TriviaQA 和 GSM8K 等涉及复杂逻辑推理和语言理解的任务上,展现出卓越的语言理解和推理能力,达到了 SOTA(State of the Art)水平。经过指令调优后,其在 AIME2024 和 MATH-500 等数学推理任务,以及 LiveCodeBench 编程竞赛题上也都展示了强大的竞争力 。
华为盘古 Ultra 模型的成功,不仅提升了华为在 AI 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也为中国本土 AI 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标杆,推动了行业技术的进步。随着该模型的不断优化和应用拓展,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各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其自主研发的特性也将为其他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提供借鉴,鼓励更多企业加大在自主可控技术方面的投入,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安全性和自主性。
消费电子与硬件
小米手机激活量登顶中国第一
4 月 15 日,小米创办人兼 CEO 雷军通过个人微博宣布,小米手机在 3 月份的激活量再度夺得中国市场第一。根据供应链及权威调研机构数据,2025 年 3 月(第 10 至 13 周),中国手机市场新机激活量排名中,小米以 324.37 万台、17.98% 的份额位居榜首,同比增长 16.99% 。华为以 322.96 万台、17.90% 的份额紧随其后,同比增长 19.87%,两者成为当月唯二实现正增长的品牌。而 vivo、OPPO、苹果分别以 288.68 万、271.05 万、255.65 万台的激活量位列第三至第五名,但均出现同比下滑,其中苹果跌幅最大,达 9.86%。
小米此次登顶,离不开小米 15 系列的强劲表现。该系列自 2024 年 10 月发布以来,销量已突破 393 万台,稳居国产高端机榜首。财报显示,2024 年小米高端机(4000 - 6000 元价位段)市占率达 24.3%,研发投入同比增 25.9%,技术投入成效显著。小米手机凭借其高性价比以及不断创新的技术,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在与众多竞争对手的较量中脱颖而出。此次激活量登顶不仅提升了小米的品牌形象,也将促使其他手机品牌加大创新力度和市场竞争策略的调整,进一步推动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
英伟达新品与政策支持
4 月 15 日消息,英伟达正式发布 GeForce RTX 5060 系列桌面端独立显卡,包含 RTX 5060 8GB、RTX 5060 Ti 8GB 和 RTX 5060 Ti 16GB 三个具体版本。RTX 5060 Ti 配备 4608 个 CUDA 核心,较上一代 RTX 4060 Ti 提升 5.88%,功耗保持在 180W,该型号提供 8GB 和 16GB 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 379 美元(约合人民币 2775 元)和 429 美元(约合人民币 3141 元),较前代产品分别下调 70 美元(约 512 元人民币)和 30 美元(约 220 元人民币) 。RTX 5060 则搭载 3840 个 CUDA 核心,性能提升达 25%,TDP 维持在 150W,起售价与前代持平,为 2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2189 元)。其中 RTX 5060 Ti 8GB 和 RTX 5060 Ti 16GB 均于 16 日起上市,RTX 5060 8GB 则于 5 月发售 。此外,英伟达还宣布将推出搭载 RTX 5060 显卡的笔记本电脑,预计起售价为 1100 美元(约为 8050 元人民币)。
针对英伟达承诺斥资 5000 亿美元在美国独家研发 AI 超级计算机这一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 “真实社交” 上发文表示,“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重大消息”,并宣称将加速办理所有必要的许可并尽快交付给英伟达。RTX 5060 系列显卡的发布,凭借其性能提升和价格调整,有望在主流显卡市场掀起波澜,为游戏玩家和创作者等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而特朗普对英伟达 AI 超级计算机研发计划的支持,将进一步推动英伟达在 AI 领域的发展,也可能对全球 AI 计算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投入到 AI 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和应用中。
荣耀发布首款轻户外手机
4 月 15 日,荣耀 Power 手机正式发布,作为行业首款轻户外手机,主打 8000mAh 青海湖电池、搭载第三代骁龙 7 处理器,售价 1999 元起。其价格信息如下:8GB + 256GB 定价 1999 元,国补优惠价 1699.15 元;12GB + 256GB 定价 2199 元,国补优惠价 1869.15 元;12GB + 512GB 定价 2499 元,国补优惠价 2124.15 元 。
荣耀 Power 手机具备 “超能续航”“超能通信”“超能品质” 三大特性标准。内置 8000mAh 第三代青海湖电池,电量达 29.60Wh,容量大于 iPad Air(28.93Wh),且厚度约 7.98mm,实现了轻薄与长续航的结合。荣耀额外投入 1 个亿重构电池架构,采用先进电池封装工艺,提升电池容量,采用立体架构堆叠,缩小电池体积,并进行可靠性强化认证,完成 100 万次循环测试 。在通信方面,该手机搭载自研 C1 + 射频增强芯片,中框天线占比达 84.8%(行业新高),拥有超 150 个弱网优化场景,还搭载双频 GPS + 三频北斗、磁传感精准指向、双向北斗卫星短信、全场景 NFC 等功能配置 。此外,手机通过瑞士 SGS 金标五星认证,具备出色的抗摔、抗压、抗折能力,还搭载 4000nit 高亮 1.5K 绿洲护眼屏、300% 大音量双扬声器、行业首发户外模式一键返航、5000 万大底 OIS 主摄等配置 。
荣耀 Power 手机的发布,进一步丰富了荣耀的产品线,满足了市场对于轻户外手机的需求。其在续航、通信和品质等方面的突出表现,有望吸引户外爱好者以及对手机续航和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用户群体,提升荣耀在手机市场的竞争力,也将促使其他手机厂商关注细分市场,推动产品多元化发展。
自动驾驶与汽车科技
理想汽车开源整车操作系统
4 月 13 日消息,理想汽车宣布开源 “理想星环 OS”,这一举措在汽车行业引起了广泛关注。理想星环 OS 覆盖智能驾驶、车控等底层功能,采用 Apache 协议进行开源 。其目的在于推动行业协作,通过共享技术,降低整个行业的研发成本,加速智慧系统的演进,理想汽车希望借此成为汽车界的 “DeepSeek”,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
理想星环 OS 以算力池化、软硬解耦、端到端实时性与纵深安全为核心,解决了芯片适配、算力成本、系统复杂性与安全风险等行业痛点。它实现了跨域调度与资源共享,将各类异构计算资源抽象为统一的 “算力池”,提升了算力利用效率。通过软硬解耦设计,构建标准化接口的抽象层,使底层硬件变动时无需大规模重构上层应用,各业务模块能独立迭代和快速部署 。在实时性方面,采用抢占式硬实时内核设计,结合跨核、跨域协同调度方案,确保从传感器数据采集到决策执行全过程的低延迟和稳定性。安全防护上,构建了从硬件到软件全链条的纵深安全防御机制,保障整车安全 。
理想星环 OS 的开源,为车企、芯片厂商以及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共同创新的平台。各方可以基于同一平台进行技术合作,避免重复开发,加速技术落地,推动汽车行业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快速发展 。
高德与极氪合作全域车道级导航
4 月 15 日,极氪 007GT 正式上市发布,并宣布将在业内首搭基于 3D 高阶实时渲染引擎构建的新一代全域车道级导航,该服务由高德与极氪联合研发。此次合作旨在将游戏画面般的 “造梦能力” 移植至汽车领域,实现地图导航从 “效率工具” 至 “沉浸式数字孪生” 的质变 。
全新导航基于高德最新的地图渲染引擎研发,在上一代 3D GPT 生成技术基础上,衍生出全场景全要素 3D 高阶渲染能力,在高精细度建模、全场景 3D 模型、超拟真光影效果等方面表现卓越,可对标 Unity、虚幻引擎 5 等专业游戏引擎效果。在画面渲染上,各类城市建筑、地图元素均实现精细化表达,通过多通道渲染和定制化着色处理,还原建筑物表面精细纹理,利用全局动态光照模型,呈现 24 小时天空动态变化及物体真实倒影和阴影形态 。同时,借助全新的物理模拟技术,使画面中的物理现象与交互行为更加自然逼真 。
依托高德领先的全域车道级技术底座,该服务已覆盖全国 99% 以上的城市和乡镇道路。针对复杂分岔、连续路口等情况,能重点突出道路空间结构关系,帮助用户快速理解车道级引导信息;面对大曲率弯道、立交桥等,导航视角会动态调整,助力用户提前预判;基于精准车道级定位,还能实现精细化引导和快速纠偏 。此外,高德凭借前沿自采技术和合作生态联动,实现了 “基础路网数据天级更新,车道级动态信息实时更新”,确保数据鲜度 。该功能近期将通过 OTA 升级,陆续覆盖极氪 8295 智能座舱平台车型,为用户带来更酷炫、高效的导航体验,也将进一步提升极氪汽车的产品竞争力,推动智能座舱导航技术的发展 。
政策与行业标准:人形机器人国家标准立项
4 月 15 日消息,据北京亦庄消息,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要求系列国家标准正式获批立项。这是国内首批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涉及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运动控制、作业操作等多项技术要求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深度参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以及在北京亦庄落地人形机器人总部的优必选都是该系列国标的共同发起者。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作为主要贡献方,牵头编写了运动控制技术要求,联合牵头作业操作技术要求、决策规划技术要求和环境感知技术要求 。此前,北京人形机器人还牵头制定《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技术要求》《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数据采集规范》等多项行业标准,参与编制并发布了《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 。
在本系列国家标准中,优必选主导牵头制定作业操作技术要求,针对灵巧操作、腿部移动作业、双臂操作、长序列执行、多机协同、操作避障、续航等作业操作技术要求进行规范 。优必选还深度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目前已经主导及参与了近 40 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在技术研发方面,截至 2024 年 12 月,优必选共持有 2680 项授权专利,其中海外专利 484 项,发明专利占比 57.87%,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全球第一 。
此次人形机器人国家标准的立项意义重大,它将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推动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高我国人形机器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随着标准的逐步实施,将引导更多企业加大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研发和生产投入,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拓展应用场景,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链
苹果印度产能占比达 20%
在过去 12 个月中,苹果在印度的 iPhone 生产量出现了显著增长,其产量已占到全球总产量的 20%,生产价值高达 220 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印度本土组装及出口策略的实施,以及印度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提供土地投资补贴、基建补贴、税费减免等,吸引了苹果加大在印度的投资力度 。同时,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其快速增长的需求也为苹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再加上印度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约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一半甚至更低,这使得苹果在印度生产能够降低成本 。
苹果在印度产能的提升,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例如富士康等主要合作伙伴在印度扩大产能,为当地带来了数千个工作岗位,还使得印度在全球智能手机制造业中的地位日益增强,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产品出口基地 。据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计划到 2025 年将其在印度的 iPhone 产量提升至之前的两倍,达到每年 2500 万至 3000 万台,这将进一步推动苹果在印度的生产规模和出口额的增长 。未来,印度制造的 iPhone 预计将继续增加,并且越来越多的产品将用于出口,印度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也将越发重要 。不过,印度工厂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良品率相对较低,此前印度工厂的苹果手机良品率只有 70%,即便现在也才 85%,与中国郑州富士康 98% 的良品率相比还有差距 ,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苹果产品的整体质量和生产效率。
中美科技博弈升温
近期,美国科技领袖对中国的创新能力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警告切勿低估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中国在 AI、5G 等领域展现出了显著的竞争力,以 AI 领域为例,中国的 DeepSeek 等模型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重要突破,其研发的 DeepSeek-R1 模型推动 AI 原生 App 活跃用户数激增,带动行业规模近翻倍 。在 5G 领域,中国的技术和基站建设数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智能互联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业的效率问题也引发了广泛反思。美国制造业存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供应链的 “隐蔽依赖”,中国在全球中间产品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美国在电子元器件、化工原料、金属加工等领域,大量中间品来自中国 。美国中小企业尤其依赖中国供应链,这些供应链支撑着美国近 200 万就业岗位 。美国政府发动关税战,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但这反而可能给美国制造业带去更大规模的冲击,因为中国出口商品中有很大比例是美国制造业所需的中间品,这些中间品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品,可能会大幅提高美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 。美国若想在供应链上完全脱钩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仅需要在其他国家建立起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还要解决成本、质量和效率等诸多问题 。
下周展望
本周科技领域的一系列动态,无论是人工智能的新布局与技术突破,还是消费电子、自动驾驶等行业的创新发展,都充分展示了科技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的强大力量。这些进展不仅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变革与升级,还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
展望下周,人工智能领域预计将持续成为焦点,OpenAI 的社交网络项目若有新进展,无疑会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可能进一步加剧社交网络与人工智能融合领域的竞争 。消费电子市场方面,随着新品的陆续发布,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各大品牌的市场策略和产品表现值得关注 。自动驾驶领域,理想汽车开源操作系统后,可能会引发行业内更多的技术合作与创新,高德与极氪合作的全域车道级导航推广情况也将影响智能座舱导航技术的发展走向 。而人形机器人国家标准的立项,有望促使更多企业加大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加速发展 。同时,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链的调整仍将持续,中美科技博弈、苹果在印度产能的变化等,都可能给全球科技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变数 。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些动态,为大家带来最新的科技经济资讯。
配图说明
文中配图为一张全球经济增长趋势的折线图,清晰展示了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起伏变化。通过这张图,读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全球经济的走势,对文中提到的科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有更形象的认知,感受科技变革在经济发展曲线中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