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指南!

冬日序曲:顺应天时,开启养生篇章

冬,带着它独有的凛冽与寂静,悄然降临人间。在这个银装素裹的季节里,万物蛰伏,大自然仿佛按下了暂停键,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凛冽的寒风如同一把把锐利的小刀,刮过肌肤,带走体表的热量;日照时间大幅缩短,暖阳变得弥足珍贵,仿佛大地都被一层阴霾所笼罩;降水量减少,空气愈发干燥,仿佛要将世间的水分都吸干,让人的口鼻、皮肤都感到干涩不适。
而人体,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也会随之调整节奏。阳气内藏,如同冬眠的动物,潜藏于体内深处,守护着生命的火种;新陈代谢放缓,身体机能进入一种相对 “节能” 的模式,消耗减少,为来年的复苏积蓄力量。此时,养生便成为顺应天时、呵护健康的关键之举。
冬日养生,绝非一时的潮流,而是源远流长的智慧传承。古往今来,无数先辈深知冬季养生的要义,遵循 “冬藏” 之道,养精蓄锐,为来年的生机勃发奠定坚实基础。《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养生者少。” 寥寥数语,道尽冬季养生真谛。在寒冷的冬日,若能依循自然规律,悉心调养身心,不仅能帮助我们安然度过漫漫寒冬,还可为新一年的健康活力埋下伏笔,让身体如同得到充分滋养的土地,在春天绽放出蓬勃生机。

食之养 —— 冬日滋补正当时

(一)温热食材,暖身驱寒

在冰天雪地的冬日,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寒冷,温热性的食材便成了餐桌上的宠儿。羊肉,堪称冬季养生的 “排头兵”,性温味甘,入脾肾经,具有补气血、御风寒、益肾阳、强筋骨、暖脾胃的卓越功效。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羊肉鲜嫩,汤鲜味美,既能驱散周身的寒气,又能为身体注入满满的能量,仿佛瞬间点燃了体内的 “小火炉”,让人从舌尖暖到心窝。
桂圆,亦名龙眼肉,向来被视为滋补佳品。其性温,入心、脾经,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闲暇时,取几颗桂圆干,慢慢嚼食,甘甜软糯,或是煮一碗桂圆红枣粥,桂圆的甜润与红枣的馥郁相互交融,在寒冷的冬日,为身体带来融融暖意,滋养心血,让面色红润有光泽,恰似冬日里的一抹暖阳,照拂着疲惫的身心。

(二)滋润果蔬,润燥生津

冬季气候干燥,易伤肺津,此时滋润的果蔬不可或缺。梨,有 “百果之宗” 的美誉,性凉,味甘、微酸,归肺、胃经,是清热、润肺、止咳的 “神器”。干燥口渴、咳嗽咽干时,来上一个清甜多汁的梨,或是煮一碗冰糖雪梨汤,梨肉在炖煮后变得软糯,汤汁清甜醇厚,润肺止咳、滋阴润燥的效果堪称一绝,仿佛一场甘霖,润泽着干燥的咽喉与肺部。
萝卜,冬日里的 “平价人参”,素有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的说法。其性凉,味辛、甘,入肺、胃经,既能消食化滞、理气化痰,助力脾胃运化,又有止咳润肺之效。将萝卜切丝凉拌,清脆爽口,可解腻开胃;与排骨一同煲汤,萝卜吸收了排骨的醇厚,变得绵软入味,汤鲜味美,既能滋补身体,又能缓解冬季的干燥不适。

(三)坚果谷物,能量满格

坚果和谷物是冬季养生的 “能量补给站”,富含蛋白质、优质脂肪、维生素与矿物质,为身体提供充足动力。核桃,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 E 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肾固精、润肠通便、温肺定喘之效。闲暇时光,敲开几个核桃,细品果仁的香脆,既能滋养大脑,增强记忆力,又能为身体补充能量,抵御寒冷。
燕麦,作为全谷物的佼佼者,富含膳食纤维、β - 葡聚糖等营养成分,能有效降低胆固醇,调节血糖,增强饱腹感。早餐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燕麦粥,软糯香甜,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或是用燕麦搭配牛奶、水果制作酸奶杯,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让身体在冬日里时刻保持充沛精力,轻松应对寒冷与忙碌。

居之安 —— 营造温暖舒适小窝

(一)保暖防寒,守护阳气

冬季保暖,关键在于守护身体的阳气,尤其是头部、颈部、腰部、膝盖和脚部等重点部位。中医有云:“头是诸阳之会”,头部汇聚着众多经脉,阳气最为充足,却也最易散逸。出门在外,务必戴上一顶温暖的帽子,材质可选羊毛、羽绒等,既能有效阻挡寒风侵袭,又能为头部留住温暖。颈部宛如人体的交通要道,连接着头颅与躯干,一旦受寒,易引发眩晕、大脑供血不足等不适。一条柔软厚实的围巾,如同温暖的护盾,为颈部保驾护航,抵御外界的寒冷。
腰部为 “肾之府”,关乎先天之本,受寒则易牵连肾脏。中老年人及腰部有旧疾者,更需加倍呵护,及时增添衣物,夜间盖好被子,还可通过睡前搓腰眼等方式,让腰部时刻保持温暖。膝关节脂肪含量少,在寒冷刺激下,关节软骨面易缺血,引发炎症疼痛。冬季应避免穿着短裙、七分裤,骑车、外出锻炼时戴上护膝,为膝关节提供贴心保护。“寒从脚下起”,双脚远离心脏,血液循环相对不畅,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故而,要选择保暖性佳、干燥透气的鞋袜,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驱散周身寒意,让温暖从脚底蔓延至全身。

(二)室内环境,温润清新

冬季,人们大多时间在室内活动,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与良好的空气流通至关重要。室内温度宜控制在 18 - 22℃,既能让人感到温暖舒适,又不会因过热导致干燥上火或毛孔开泄,外出时易受寒邪侵袭。湿度保持在 45% - 65%,可有效缓解皮肤干燥、喉咙发痒等不适。在干燥的北方,加湿器堪称冬日必备神器,它能为空气补充水分,营造温润的小气候。使用时,建议选择纯净型加湿器,避免超声波加湿器产生的白色粉末污染空气;同时,要注意定期清洁,防止滋生细菌。
空气净化器也是守护室内空气健康的得力助手。冬季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易混浊,净化器可过滤灰尘、花粉、PM2.5 等污染物,还能吸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为家人健康筑牢防线。此外,定时开窗通风不可或缺,每天至少开窗 2 - 3 次,每次 15 - 30 分钟,让新鲜空气涌入室内,稀释病菌浓度,降低感染风险。选择天气晴朗、风力较小时段通风,可避免冷风直灌,让室内空气常换常新。

动之健 —— 适度运动,激发身体活力

(一)户外锻炼,拥抱阳光

在冬日的暖阳下运动,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舒缓心情。散步,这项看似简单的运动,实则益处多多。它能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的每一个角落都被温暖的血液滋养;增强心肺功能,使呼吸更加顺畅,心脏更有力地跳动;还能舒缓压力,让人在漫步中忘却烦恼,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选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或河边,穿上舒适的运动鞋,每天散步 30 分钟至 1 小时,步伐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调整,悠然自得间,身体便得到了锻炼。
慢跑,亦是冬季户外锻炼的佳选。它能有效提高身体的代谢率,加速热量消耗,让身体在寒冷的季节里也能保持活力。不过,跑步前的热身至关重要,通过简单的活动关节、快走几分钟,让身体微微发热,唤醒沉睡的肌肉,为即将到来的运动做好准备。跑步时,要注意控制速度,不宜过快,保持呼吸均匀,可采用鼻吸口呼的方式,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若感觉身体不适或过于疲劳,应及时放缓脚步或停止运动。
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瑰宝,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其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如行云流水,看似轻柔,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内力。练习太极拳,需全神贯注,用心体悟每个动作的要领,感受气息在体内的流转。一套太极拳打下来,身体微微发热,气血通畅,既能锻炼肌肉骨骼,又能调节身心平衡,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及体质较弱者。清晨或午后,寻一处静谧之地,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沉浸在太极拳的世界里,与自然融为一体,收获身心的双重滋养。

(二)室内健身,灵活便捷

当室外寒风凛冽,不愿出门时,室内运动同样能让我们保持活力。瑜伽,凭借其独特的体式与呼吸法,成为室内健身的热门之选。它能全方位地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力量与平衡感,帮助拉伸紧绷的肌肉,缓解身体的酸痛与僵硬。通过不同的体式变换,如猫牛式、下犬式、三角式等,精准地锻炼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塑造优美的体态。同时,瑜伽还注重心灵的放松与冥想,在一呼一吸间,摒弃杂念,减轻压力与焦虑,让内心恢复平静与安宁。初学者可借助线上教程或瑜伽 APP,跟随专业教练的指导,循序渐进地开启瑜伽之旅。
健身操,充满活力与动感,能瞬间点燃运动热情。无论是有氧健身操、搏击操还是尊巴,都具有节奏明快、动作多样的特点,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尽情舞动身体,挥洒汗水,让全身的肌肉都得到充分锻炼,心肺功能也能得到显著提升。室内健身操不受场地限制,只需一小块空地,便可开启活力四射的运动时光。与家人或朋友一起组队跳操,既能增加运动的乐趣,又能互相鼓励,坚持锻炼。
若是家中有健身器材,如哑铃、弹力带等,还可进行简单的力量训练。适当的力量训练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让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热量,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利用哑铃进行手臂弯举、侧平举,或是借助弹力带进行深蹲、臀桥等练习,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重量与组数,每周进行 2 - 3 次,每次 20 - 30 分钟,持之以恒,便能感受到身体逐渐变得紧实有力。

心之宁 —— 平和心态,滋养冬日心灵

(一)情绪调节,舒缓压力

冬季昼短夜长,光照不足,人体内分泌系统易紊乱,导致情绪波动,如莫名的伤感、焦虑、抑郁等,仿佛心头被一层阴霾笼罩。加之临近年关,工作压力、生活琐事纷至沓来,更让人身心俱疲。此时,调节情绪、舒缓压力尤为关键。
不妨多晒晒太阳,让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如同给心灵注入能量。清晨或午后,寻一处阳光充足之地,静坐片刻,感受阳光的轻抚,促进血清素分泌,驱散心头的阴霾,提升情绪的愉悦感。听音乐也是舒缓情绪的良方,选一曲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如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肖邦的《夜曲》,或是悠扬空灵的轻音乐,让美妙的音符流淌心间,抚平焦虑的涟漪,放松紧绷的神经。与亲朋好友相聚,分享生活的点滴,倾诉内心的烦恼,在欢声笑语与温暖陪伴中,化解压力,重拾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二)静谧时光,修养身心

在寒冷的冬日,为自己预留一段静谧时光,沉浸在阅读、冥想、品茶等休闲活动中,让心灵得到滋养与升华。阅读一本好书,如同与智者对话,穿越时空,领略不同的人生风景。无论是文学名著、哲学经典,还是养生书籍,都能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开阔视野,丰富内心,忘却外界的喧嚣与纷扰。
冥想,宛如一场心灵的瑜伽,助我们回归内心深处的宁静。寻一安静角落,盘腿而坐,闭目凝神,专注于呼吸的起伏,排除杂念。在这片刻的静谧中,感受身心的放松,思绪逐渐沉淀,心灵愈发澄澈,仿佛获得了一次深度的心灵洗礼。
泡一杯香茗,在袅袅茶香中品味冬日的闲适。红茶,性温味醇,汤色红亮,香气馥郁,既能暖身,又能提神醒脑;普洱熟茶,陈香醇厚,滋味浓郁,助消化、解油腻,为冬日饮食增添一份舒适。轻抿一口热茶,感受温热的茶汤滑过喉咙,让身心在茶香中得到舒缓与放松,沉浸在这片刻的宁静与美好之中。

眠之甜 —— 早睡晚起,积蓄能量

冬季宜早睡晚起,这是顺应天时、养精蓄锐的养生妙法。夜卧一般建议在晚上 10 点之前,此时阴气渐盛,阳气潜藏,人体如同进入 “节能模式”,能更好地滋养脏腑,积蓄能量。早晨尽量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待日光洒向大地,驱散些许寒意,阳气渐旺时外出活动,可有效躲避严寒,避免寒邪侵袭人体阳气。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同样关键。保持卧室安静,可使用隔音耳塞或窗帘阻挡外界噪音;光线宜暗,选用遮光窗帘,睡前调暗灯光,让身体自然分泌褪黑素,助于入睡;温度要适宜,控制在 18 - 22℃,既不会因寒冷让人瑟瑟发抖难以入眠,也不会因过热导致燥热烦闷、睡眠不安。此外,舒适的床品至关重要,床垫软硬适中,贴合身体曲线,枕头高度合适,支撑颈椎自然弯曲,助您畅享一夜酣眠。
睡前放松身心,能为优质睡眠 “锦上添花”。泡个热水澡或泡泡脚,热水能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驱散周身寒意,让身体彻底放松。进行简单的深呼吸练习,找个舒适位置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受腹部隆起,再缓缓地呼气,重复几次,平静心绪,减轻焦虑。还可听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如班得瑞的《安妮的仙境》,悠扬的旋律如潺潺流水,流淌心间,抚平紧绷的神经,引领您进入甜美的梦乡。

结语:冬日藏养,静待春来

冬日养生,是一场与自然相拥、与身心对话的修行。在寒冷的季节里,我们遵循 “冬藏” 之道,于饮食中滋养脏腑,于起居处守护阳气,于运动中激发活力,于心灵间寻觅安宁,于睡眠中积蓄力量。每一个小小的养生举动,都是对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呵护与关爱,如同在冬日的土地里埋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然而,养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的坚持。它需要我们融入日常,化作生活的点滴,持之以恒,方能收获健康的硕果。愿大家在这个冬天,都能将养生之法践行到底,以饱满的精神、强健的体魄,安然度过寒冬,迎接春天的蓬勃生机。也期待大家能将自己的养生经验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在冬日里找到温暖与健康,一同开启美好的四季轮回。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很抱歉,您暂时无法发布评论。需要 登录 后才能发布。